認識骨質疏鬆症/波新聞

來源:鳳鳴廣播電台 | 日期:2018-07-17 12:26:35 | 瀏覽次數: 5432

健康醫療站/沈若繡

主   題:認識骨質疏鬆症

受訪者: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的脊椎外科蘇豐文主任

許多長輩常常下床或走路不小心跌倒,牽機車比較用力或是抱孫子、搬個東西就扭到,造成腰部腿部疼痛,行動困難,更嚴重者甚至無法站立,連坐著都很痛。照過X光片才發現有脊椎或髖關節骨折,也在這時候才知道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骨質疏鬆症已經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如果不加以預防或治療,骨質流失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持續進行,直到發生骨折,因此骨質疏鬆症也被稱為沉默的疾病。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密度降低,強度減少,導致容易發生骨折的疾病。人體的骨骼會不斷新陳代謝,舊的骨質會被移去,由新合成的骨質取而代之。一般而言,骨密度在三十歲左右達到高峰,隨著年齡增加,骨質開始緩慢減少,因為被移去的舊骨超過新合成的骨量,毎年骨質流失約1%;五十歲後流失更快,毎年流失約3%;由於骨質減少,骨骼孔隙變大且疏鬆,導致骨頭脆弱容易斷裂,因而增加骨折風險。女性在更年期後由於體內女性荷爾蒙急遽減少,會出現骨質迅速流失的現象。到了七十歲左右,男性與女性的骨質流失速度就變得相近。

骨質的流失是無聲無息的,如果沒有特別注意,大部分的人都是等到骨折發生時才發覺有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經常發生在髖關節、脊椎或手腕處。髖關節骨折會限制行動,並導致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脊椎骨折會導致身高縮短、駝背及慢性疼痛。臺灣屬於骨折高風險地區,五十歲以上的女性大約有三成,男性約有兩成一生會發生一次髖骨、脊椎或手腕的骨折。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學會公布的資料顯示,臺灣人發生髖骨骨折的機率為亞洲第一。一旦發生髖骨骨折,除了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人工髖關節置換),住院期間也因為長時間臥床而容易造成感染,增加死亡風險。因此我們必須特別注意,提早防範。

骨質疏鬆的脊椎骨,一旦受到輕微外力影響,像是跌倒、碰撞等,就可能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對於骨質非常疏鬆的長輩,甚至連咳嗽、打噴嚏、扭腰、彎腰、搬重物等,就可能造成壓迫性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常發生在胸腰椎的部位,由於脊椎負責支撐全身重量,一旦發生骨折變形,會造成腰背處的劇烈疼痛,無法直立,在變換姿勢時更會感到特別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如果發生更嚴重的爆裂性骨折,骨塊碎片落入脊髓腔則可能造成神經壓迫,出現下肢麻痛無力,甚至大小便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骨質疏鬆症依其發生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包括女性停經後體內荷爾蒙減少引起的骨質疏鬆症,以及年老造骨細胞功能衰退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所導致的骨質流失。續發性骨質疏鬆症則是由於某些原因,像是副甲狀腺亢進、性腺功能低下等內分泌疾病、長期服用類固醇、荷爾蒙阻斷劑等藥物、或缺乏運動、少日曬、抽菸酗酒、咖啡成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引起。

罹患骨質疏鬆症及骨折的高危險群包括有女性、年齡較大﹙50歲以上﹚、體重較輕、40歲以前停經、接受雙側卵巢切除手術,造成體內較低的女性荷爾蒙、成年期發生骨折或近親有成年骨折史、長期鈣質與營養素攝取不足、身體活動量不足、吸煙酗酒、過量攝取咖啡因、使用某些藥物等等。對於這些具有較高風險的族群,需要接受骨質密度檢查。

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過程包括詢問詳細的病史、X光檢查、抽血檢驗等。對於高風險族群則需要安排骨質密度檢查。目前常見的骨密度檢測有定量式超音波骨質密度儀可以作為初步篩檢的工具,若發現異常,則應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的檢查結果來當作診斷依據。雙能量X光吸收儀會測量腰椎及兩側髖骨的骨質密度,將檢查結果與三十歲健康成年人的最佳骨質密度進行比較,而計算出一個比較值。這個比較值稱為T評分(T-score)。T評分為0,表示骨質密度相當於健康年輕人的平均值,T評分在–1以上為骨質密度正常。如果T評分為負數,負得越多,表示骨質密度越低,發生骨折的風險也越高。T評分如果低於–2.5,就表示患有骨質疏鬆症。

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方式可以從飲食、運動、調整生活方式做起,必要時還需要配合藥物治療。飲食方面應攝取含有豐富鈣質與維他命D的食品,骨質疏鬆症學會建議每日應攝取1200毫克鈣質與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來預防骨質疏鬆症。運動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並減少跌倒的風險。負重活動,像是步行、慢跑、爬樓梯、跳舞、舉重等有助於維持骨骼強健。其它像是太極拳、騎自行車、或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改善身體的靈活度,增進平衡感,達到預防跌倒的效果。建議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個人體能狀況與安全的運動項目。在生活方式的調整上,應養成適當的日曬與規律的運動習慣,避免吸煙、酗酒以及攝取過量咖啡因。一旦確定患有骨質疏鬆症,除了前述的措施外,目前還有許多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可以選擇。

波新聞 http://www.bo6s.com.tw

圖/七賢脊椎外科醫院的脊椎外科蘇豐文主任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