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水"車藏"(狀)系列活動-挑飯擔祭祖靈、萬人塚點燈、放水燈/波新聞

來源:雲林縣政府 | 日期:2018-07-19 10:44:05 | 瀏覽次數: 5931

波新聞─李家宏/雲林

雲林縣口湖鄉、四湖鄉國家級民俗活動「牽水"車藏"(狀)」每年農曆6月7、8日舉行系列祭典儀式,雲林縣長李進勇表示,牽水狀至今已有173年歷史,2008年雲林縣政府登錄為該縣無形文化資產,更於2010年7月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指定成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

圖/縣府文化處長林孟儀代表李進勇縣長,參加挑飯擔儀式

系列活動於19、20日(農曆6月7、8日)分別於口湖鄉金湖萬善爺廟及下湖港萬善祠(蚶仔寮)辦理超渡科儀、放水燈及牽水狀;口湖、四湖萬善爺廟(下寮仔)今(19)日辦理徒步挑飯擔祭祖、夜間萬人塚點燈等活動,是全國獨有的民俗活動,顯現悲憫祈福求安之文化精神,極具特殊性與歷史意涵,更是世代文化的傳承場域。

圖/挑飯擔祭祖

牽水狀祭典的由來,根據記載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年)農曆六月初六大雨不停,初七忽然狂風大作加上暴雨襲擊,奪走口湖、四湖沿海地區數千人的性命,為緬懷百年前水患中罹難的先人,家家戶戶在路旁放置的水狀,數以千計的水狀沿著公路排列,場面十分壯觀,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

圖/挑飯擔祭祖

縣府文化處長林孟儀代表李進勇縣長,今日下午3點也來到口湖、四湖萬善爺廟參加挑飯擔儀式,與萬善爺廟周邊14個聚落村民,一起扛著扁擔挑飯菜徒步前往廟前進行祖靈祭拜,體驗早期農業時代純樸的民俗祭典,展現慎終追遠的人文意涵。

圖/萬人塚

接著於下湖港萬善祠(蚶仔寮)及金湖港口施放水燈,由道長在岸邊進行祭禱及念經,邀請水中孤魂接受普渡,水燈抬上船筏後開往海中進行施放,水燈能漂流越遠意謂將招來越多水魂接受超渡,為牽水狀中重要儀式。
文化處長林孟儀表示,「口湖下寮萬善同歸塚」在2006年公告成為縣定古蹟,為見證173年前水災侵襲口湖、四湖的重要文化資產,於口湖、四湖萬善爺廟(下寮仔)的「口湖下寮萬善同歸塚」號召民眾點燈,透過大家雙手在古蹟旁所點起的燈火共同緬懷先人,也誠摯歡迎大家繼續參加於7月20日排、起、倒狀等牽水狀重要儀式,一同體驗及認識國家級民俗牽水狀活動。

波新聞 http://www.bo6s.com.tw

圖/林處長、口湖林鄉長、四湖蘇鄉長率14個聚落村民祭拜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