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台文館館長廖振富辭官的聲明/波新聞

來源:波新聞 | 日期:2018-08-07 06:38:52 | 瀏覽次數: 3680

波新聞─戴貴立/屏東縣               

廖館長臉書說:我不需要「被辭職」,這話一出,一些教師說,教育部最近幾任部長的風骨,被廖比下去了。

廖振富·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的臉書上如是 說:(照片取材 自其臉書)

某大報(聯合報)8月5日晚上6點多發出「即時報導」,標題是:「台文館館長去職 傳出是『被辭職』?」(http://udn.com/news/story/7314/3291962)該報導並未向我個人查證,內容頗多揣測,尤其是暗示我是被上級強迫而卸任。本人嚴正聲明:我是長期從事台灣文學研究的教授,偶然涉足文化行政職務,任期未屆滿而選擇提前離職,完全出自個人意志,無須、也絕非「被辭職」。

原本以為個人去留事小,何必呶呶不休向各界交代細節。而跟我互動較多、直接聯繫的中華日報記者林雪娟、自由時報記者劉婉君,都曾報導:「長期辛勞,生活作息不夠正常,身體對廖振富發出警訊」http://www.cdnnews.com.tw/news.php?n_id=1&nc_id=243187)、「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太匆忙,導致他的身體出現警訊,因而決定辭去館長一職。」(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505428),已清楚說明是健康因素而請辭。不料,未經查證的媒體再度發揮想像力,主觀臆測我是被迫卸任。我基於個人尊嚴,且不應讓鄭部長背黑鍋,不得不詳加說明以正視聽,也藉此回應各界關心的人士。

國立台灣文學館是直屬文化部的四級單位,位階不高,預算有限,但責任非常重大。舉其大端,包括文學文物典藏與修復、文學展示與各類推廣活動、臺灣文學外譯,舉辦台灣文學獎、補助優良文學雜誌、獎勵台灣文學研究生論文、開辦台灣文學教室、不斷推出各類文學講座、出版臺灣文學期刊、叢書、兒童繪本與工具書等等,難以細數,對原住民、新住民與移工文學,乃至母語文學的關注投入,更是近年業務重點。而各界對台灣文學館期待很高,尤其文學界、學術圈,乃至各文學社團、民間人士,常對本館及我個人提出建言或批評,或要求各種資源協助,來自各方壓力勢所難免,也無法滿足所有期待,但有道是:「怕熱就不要進廚房」,我總視之為這是擔任此一職務的責任,與必經的考驗。

從大學教授轉任公職,接觸層面極廣,雖自認兢兢業業、全力以赴,但本性拙於社交應對,言談直率,容易得罪人,且因工作繁重,長年奔波各地,開會、拜訪、參與各種文學活動等等,單以出席資深作家告別式,近期就有李永平、鄭清文、余光中、張拓蕪等人。2月起因過度忙碌緊張,導致體重驟降(四個月內減輕6公斤),其他小狀況不斷。5月開始做各種檢查,希望查明原因,因而決定回家專心調養,隨後乃兩度向鄭麗君部長當面請辭,並遞出辭呈。部長曾表達真切關懷並慰留,我則再三表明辭意,部長最後勉予同意。而臉書貼出7/31在職最後一日的活動照片,我毫無掩飾地露出許久不見的燦爛笑容,內心的聲音是:我終於自由了。以上所述,句句屬實,凡跟我有密切互動者皆可證明。

另外,說我「難以兼顧家庭,心不在台南」,則引發內人極度不滿。我在任期間,每逢館內有假日活動,常親自參與,次數非常頻繁,館員與參與民眾都可以為證。尤其2016年耶誕節,館員要我扮演聖誕老人為天真的兒童講廖添丁故事,又如高中學生與偏鄉國小讀劇活動、台南新東國小林秋美校長帶領學生參加新住民媽媽的分享活動,主持府城講壇、文青小講堂,乃至東南亞移工音樂會、高中生暑期編輯研習營等,都讓我留下很多美麗的回憶。我假日在館,導致內人不得不為家庭付出加倍心力,她是認真教學的大學教師,為家庭犧牲甚多,如此報導非常不公平。這位記者也是女性,難道沒有一點同理心嗎?這樣就是我「心不在台南」嗎?我寧願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至於報導中提到的「自自冉冉」事件,我發文的動機是基於善意的學術判斷,希望總統府改正錯誤,以免造成誤導,但也肯定推廣台灣文學的用心。至於各方意見討論,雖夾雜意識型態之爭,但也分別從台灣文學、語言學、對聯格律與古典詩學、日治時期台灣社會與文化思潮等不同層面進行深入討論,仍有諸多正面意義,套句古話:「知我罪我,其惟『自自冉冉』乎!」事發當時,我在臉書曾貼文言及:「我是長期從事台灣文學教學研究的教師,出任公職,純屬偶然。所幸沾染習氣不深,此番言所當言,或許時機失當,出自希望緊急改正之動機,自認為所當為,既無所求,亦無所懼,各界批評指教,都是提供我反省的好材料。」以上所言,足以明志。

同樣的,高中國文課綱爭議中,我對「中村櫻溪是誰」、「日人在台漢詩文的意義」之發言,也被偏狹者帶往意識形態之爭,將問題「看小」了。以上事件都有嚴肅的學術意義,且待日後詳述。

 報導最後提到,蔡奇蘭先生對我個人的批評。2016年10月「世界詩人大會」在本館舉行,本館掛名共同主辦,蔡先生是主要推手,他出錢出力各界所知。2017年10月,蔡先生在臉書再度貼出一年前在本館以盛宴招待各國詩人的照片。我因思慮不周,直接以私訊聯繫,強調本館是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希望他不要再分享這些美食照,以免引發誤解。今年5月,蔡先生以充滿汙衊的情緒語對我強烈攻擊。我於是請與蔡先生熟識的館員張信吉居間協調,直接與蔡電話溝通,並為我的直白之語向他道歉。蔡先生言談之間很在意,說我不只一次這樣批評他。我才想到:這是我私下與主管會談及館內會議曾說過的案例,卻不經意被傳到他耳裡。此乃蝸角之爭,原無足掛齒,但報導扯到「中央自然看在眼裡」云云,暗示蔡先生的批評引發中央不滿,實在可笑之至。

台灣文學館館長一職,確實流動率特別高,背後原因非常複雜。我個人去留無須掛齒,但事關台灣文學的發展前景,則有待各界檢討。也期待各界以開闊的胸襟,進行深刻有意義的討論。如果僅是以特定角度進行加工,只會導致大家共同向下沉淪而已,豈不可悲 ?

按:廖教授,台師大國文系70甲級畢業,之後研究所都在台師大就讀。忠於學術,實事求是,有為有守。他的同學在臉書上的回應,學生的支持,可以看出這位學者的個性與特質。臉書發表的文章,義正詞嚴,擲地有聲。

波新聞 http://www.bo6s.com.tw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