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的公信力就像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嗎?

來源:波新聞 | 日期:2024-11-03 01:05:58 | 瀏覽次數: 7181

波新聞-范振家(管理學博士)

   台南地檢署偵辦光電弊案,11月1日台南地方法院召開羈押庭,被聲押的台鹽綠能前董事長陳啟昱卻未到。根據已批露媒體報導,台南市近幾個月來接連爆出的弊案讓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當貪腐成為新聞日常,我們的政治與司法系統還能承擔多少公眾的信任危機?

    這些爭議弊案不僅涉及地方政治人物,如台南市前正副議長的賄選案,更觸及到大型企業,例如台鹽綠能疑涉的光電弊案。這些案件表面上看是單一事件,但背後反映出的是一種更深層的制度性腐敗與治理失效問題。當政治人物和大企業的權貴能夠在法律的灰色地帶中找到生存與發展的空間,普通民眾的利益又如何能夠得到保障?

   從台鹽綠能案看,前董事長涉嫌掏空公司11億元,使公司差點破產,這不僅是一起經濟犯罪,更是對台灣能源政策的一大打擊。能源政策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當它被少數人的貪婪所綁架,社會大眾對於這些政策的信任自然崩潰。從台鹽綠能案件的處理,展示了司法在面對有權有勢的犯罪嫌疑人時的無力,這從他首次聲押不成功,到最終的「落跑」,都讓人質疑,我們的司法是在保護誰?

    進一步來說,台南市的前正副議長賄選案也不應被視作孤立事件。這案件不僅揭露了選舉過程中的潛規則,也反映出政治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利益交換機制。當選舉成為利益集團的角力場,真正的民主和公正又在哪裡?

   當然,這些案件的連續爆發並不是偶然。這背後反映的是政府對於監督和透明度的忽視。政府官員和政黨如果真心致力於改革,應當首先從自我淨化做起,建立並執行更嚴格的規範,確保每一筆公共資金的使用都能夠公開透明。

    此外,公民社會的角色在這一連串的弊案中顯得尤為重要。當官方監督機制失效時,媒體和公民組織應成為揭露不正之風的重要力量。透過媒體的深入調查與報導,公眾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真相,這不僅是新聞自由的體現,也是民主社會的基本需求。

 

    在這一連串的爭議中,最為人所議的柯文哲案與陳啟昱的逃逸,提供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暴露了司法在實施公正中的嚴重失衡。柯文哲案中,一位幾乎不可能逃亡的人物卻被延長羈押,而身為民進黨權貴的陳啟昱卻真正落跑!羅馬帝國凱撒大帝曾說,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這句話現在被引用來期許司法界,避免影響人民對司法的信任。但綜觀近期幾件社會矚目司法案件,上述案件對待的差異不僅顯露了司法裁決的不一致性,更直接挑戰了司法的公信力。正如皇后的貞操,司法正義應當是無可置疑的,不容許讓人民對其有任何懷疑的空間!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